以華中科技大學為中心點,以2.5公里為半徑畫圓,近2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,圍繞科技相關的企業總量近4萬家,并正在以月均300家的速度增長。
?
全國企業信用查詢系統查詢截圖?
這是全國企業信用查詢系統的最新查詢結果,其中成立5年內的企業占比約6成,既涉及人工智能、光電子信息、軟件開發、智慧醫療、動漫制作等多個新興領域,也包含金融、租賃、商業等科創配套服務領域。
珞喻路1037號,在光谷從無到有,從有到強的過程中,一直是重要的科技創業發源地。2天前,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尤政在2025九峰山論壇上致辭時說,“光谷與華科大,始終是創新路上的同行者,取得的成績彰顯了教育、科技、人才‘三位一體’的磅礴力量。”僅在化合物半導體領域,雙方共建的集成電路學院畢業生已近千人,聯合孵化了多家高成長性產業鏈企業。
關山大道直接與華科大相連,是光谷第一條主干道、首條產值過千億的城市道路,也是光谷產城融合程度最高的區域。除華中科技大學這張最閃亮的科創名片外,還集聚了光谷軟件園、武漢保利廣場、光谷總部國際等寫字樓集群,武漢K11 Select、光谷天地、武漢東站、地鐵11號線等配套設施,以及長飛光纖等行業領軍企業。
全球首個通用人工智能體Manus創始人肖弘是華科大畢業生,公司蝴蝶效應就設在泛悅城寫字樓,與華科大南門直線距離600米。他說:“我和團隊的創業半徑始終沒有離開過華科大以及毗鄰的關山大道。”
此外,宇微光學、慧觀生物、兩點十分動漫等一批行業知名的科技公司均有華科大背景,“教授+校友+學生”的協同創業是主要方式。
“目前在孵企業中,三成是華科大校友。”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相關負責人說。這家創業中心與華科大直線距離1.9公里,前身是1987年成立的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,是我國第一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,累計孵化企業超過2100家。
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內的企業沙龍活動
42年前,環東湖一圈,高校、科研機構及大批工廠企業,共同點燃了武漢科技創業的薪火,光谷雛形誕生。27年前,以黃德修為代表的華科大眾多學者,貢獻出“建設中國光谷”的偉大暢想,隨后掀起了10萬華科大校友建設光谷的蔚然之風。
目前,華科大校友的腳步正逐步東移,以帝爾激光、芯力科、國創科、華威科、微派網絡為代表的華科大科技企業正扎根東湖科學城,掀起新一輪創新創業高潮。
(來源:中國光谷)